为了应对中国航空旅行快速增长,上海浦东机场管理局计划兴建 一座中场卫星厅,将机场旅客吞吐量从每年4200万(原本通过现 有 1 号和 2 号航站楼处理)到2020年达到每年8000万人次。RSHP 的竞赛方案使用了花瓣造型的模块化屋顶系统,衬托现有航站楼 的设计并在经济和功能之间取得平衡,令人为之一亮。设计亮点 是个三层通高的自然采光空间,将地下APM站台连接地上停机 位。项目提供92个近机位,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卫星厅,在同级别的 运营规模和枢纽容量中是首创(其容量等同一座机场,足以容纳 转机和过境旅客)。
贝壳造型的大屋盖采用模块化预制工法,加速施工,并通过重复 性工艺实现经济效益。花瓣模块排布的灵感来自玉兰花和现有航 站楼设计的自然演进,形成引人注目的波浪屋顶。屋顶挑檐由V形 钢柱支撑,遮蔽内部空间免受阳光直射,又不影响旅客对外视野。
新卫星厅将位于两条现有南北跑道正中央,只能从两条独立运营 的空侧自动旅客捷运系统( APM)到達:一条连接1号航站楼,另一 条连接2号航站楼。APM车站将成为卫星厅所有到达和出发旅客 的集散中心,通过战略性布局,在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可接受的标 准范围内最大限度缩短步行距离。
到达和出发的旅客通过竖向移动穿过顶部照明的中庭来体验建 筑。旅客可以通过开放式天井向下望见各楼层及APM站台,这也 让天窗的自然光深入建筑的核心地带。低层的旅客也可通过玻璃 地板欣赏和体验壮观的屋顶系统。卫星厅分为三大层。停机坪上方第一层是国内线入、出境。国际线 入境则再往上一层,最顶层为国际线出境专用。每一个登机口休 息室都配置简单的阀门系统,最大化停机坪配置弹性,提升日后 扩大国际和国内旅运量的潜力。